作者:冯连世(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全球体育产业正经历一场科技革命。本文从科技革命时代背景出发,对全球体育科技发展态势、热点领域和投融情况进行了详细阐释,并为政府和各类组织给出了应对的建议,认为科技革命席卷体育领域是历史的必然,而我国活跃的科技和金融产业可以也应当抓住机遇,带动落后的体育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科技革命席卷体育是历史的必然
纵观现代体育的发展历史,科技一直如影随形。从运动装备、场馆设施到电视转播,科技助推体育实现了全球化和商业化。许多科技也借助体育场景进行研发和试验,完成了技术演进,并在其他行业得以推广商用。
不过近几年体育产业的变化让过去的积累都显得波澜不惊。在信息革命带来的计算力和存储力的巨大提升以及信息大爆炸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技术大爆炸和大融合,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颠覆每个行业和领域,体育也不例外。
正如科技发展存在指数增长的普遍规律一样,体育领域的科技发展也越发呈现出指数效应,并越发深刻地改变着体育的命运,典型的例子包括人工智能成为围棋世界冠军,电子竞技在全球的风靡,流媒体对传统体育电视广播业的冲击,以及药物和基因技术所引发的巨大争议。
体育科技的爆发式增长具有必然性,并且与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的科技革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也正因为如此,体育科技与其他领域科技具有一致的普适性规律,譬如对基础科学深厚积淀的依赖,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各学科的大融合以及数据大爆炸等;同时也普遍存在隐私、安全、伦理和法律等领域的潜在风险。
全球体育科技发展态势
科技武器掌握在科技巨头和快速孵化扩张的创新型公司手中,而北美和欧洲成熟的体育市场则成为全球共享的主战场。欧美国家凭借其成熟的体育市场、强大的资本优势和深厚的技术积淀,当仁不让地成为体育科技领域的引领者,其中美国和英国无论初创项目数量还是融资金额都具有显著的领先优势。
体育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更多在于科技和资本,而非体育本身。当然我们也注意到,由于体育市场的封闭性和特殊性,成功的创新项目往往大多在初创期便拥有熟悉体育市场的团队成员。
北欧四国借由其独特而强大的教育科研体系和创新创业文化也孕育了大量的体育科技初创公司和项目;而以色列则将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势拓展到了体育科技领域。来自这两个地区的公司往往先与本土体育领域合作进行研发和试验,在产品成熟后直接转战欧美顶级体育市场。
从各国案例我们不难看出一套成熟的技术-资本孵化模式和完备的产学研创新链,在信息科技产业演进成熟的技术-资本孵化模式被轻易地复制到了体育领域中,而高校及高校运动队、科研机构、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组织在创新技术的孵化过程中发挥了显著而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发展模式,特别是以色列和北欧的部分条件缺失状态下的创新模式对于中国而言颇具借鉴意义。
一方面,中国科技和中国资本均已跻身全球第一集团,以北京和深圳为代表的“本土硅谷”是科技金融成熟发展的典型标志;另一方面,虽然中国本土的体育市场还在起步阶段,但人口优势和市场规模巨大,同时中国政府和资本已经通过购买海外体育资产和引进国际体育赛事等形式在全球体育市场上有了一些布局,为新技术的试验和研发提供了顶级的试验田。因此,若能再聚焦符合中国国情的特殊市场需求,并把视野从本土放宽到全球市场,中国体育科技的机遇已然近在眼前。
体育科技热点领域解读
当前全球体育科技发展的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热点领域:运动表现和数据分析,媒体转播和智能场馆,赞助营销和粉丝社媒,以及健身、电竞和博彩等较为特殊的细分项目。
参与:竞技、数据、可穿戴与大健康
提升竞技表现必然是体育科技的最热领域,而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可穿戴为代表的融合性技术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运动表现和数据分析面向体育的参与者,通过研制装备器材和数据分析来辅助训练、提升竞技能力、优化竞赛策略、预防减少伤病等。
可穿戴设备是最具代表性的体育科技装备应用,其核心技术包括光电测量、生物识别及射频识别等,通过穿戴式传感器的形式将这些技术和传统的体育专用鞋服帽及配件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人体及运动状态的监测和数据采集,以辅助训练、预防伤病、优化比赛策略。
譬如已进入消费领域的佩戴于手臂或躯干的心率监测设备,以及可与服装完美结合的贴片式心电监测运动衫,利用肌电和皮肤表层电势差监测肌肉疲劳度的压缩衣和压缩短裤,还有利用人体对于不同波长光线的吸收程度估算人体含水量、体脂率、含肌量等指标的臂带,利用地面压力反馈、接触地面时间和离地时间等多个维度收集运动员步伐数据的运动鞋垫,可以评估类似橄榄球等频繁冲撞项目的运动员脑部健康的运动牙套,以及基于实时定位系统及卫星定位系统的位置追踪可穿戴设备。通常这些设备都会将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成熟技术一并集成。
可穿戴技术的另一大广泛应用领域是医疗健康,而体育与医疗健康本身也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在大健康的范畴内,与体育密切相关的诊断治疗、伤病